公元前306年,嬴稷在燕赵军队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秦国配资公司电话,并顺利即位成为秦昭襄王。同时,芈八子也成功晋升为太后,历史上称她为宣太后。这一历史性事件标志着秦国政权的新一轮转折。嬴稷继位后,虽面对巨大的政治挑战,但依靠一系列巧妙的操作,他一步步稳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01
秦昭襄王二年,也就是公元前305年,嬴稷刚刚适应自己作为国王的身份,还未完全从之前的变故中恢复过来,便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。许多人都认为他是意外获得王位的幸运儿,然而这份“幸运”很快就面临着威胁。嬴稷原本是最有可能继位的王储,得到了惠文后及秦国众多宗室、朝臣的支持,但没想到的是,公子壮不甘心被排除在外,联合众多势力策划了叛乱,意图通过武力夺取王位。
展开剩余79%宣太后虽然没有强大的宗室支持,但她显然不是软弱之人。在面对公子壮的叛乱时,宣太后运筹帷幄,采取果断措施,将局势迅速控制住。魏冉的干预帮助解决了这场政变,公子壮及其支持者纷纷败北。此次变故不仅让嬴稷牢牢坐稳了王位,也让许多忠于公子壮的宗室、旧臣、及相关诸侯付出了代价,连惠文后和武王后也未能幸免。经过这一场政治斗争,秦国朝堂的局势发生了剧烈动荡,嬴稷的权力虽然得到确认,但国家的整体实力却遭遇了巨大的削弱。
此时的赵雍虽然精心策划了这一系列变动,然而他却没有预料到宣太后的强硬手段。宣太后展现出过人的政治智慧,她不仅成功稳住了朝局,还提拔了得力干将魏冉来掌控实权。魏冉作为宣太后的得力助手,迅速稳固了政权,使得秦国的局势逐渐恢复稳定。宣太后的政治手腕以及识人用人的眼光,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她的稳重和果敢,使得嬴稷终于能够稳坐王位。这无疑是嬴稷人生中的第二次幸运。
02
宣太后和魏冉两人的出色领导能力,尤其在内外政治复杂的环境下,显得尤为重要。外部,秦国的军事力量在他们的调度下逐渐崭露头角,特别是在秦昭王的时期,秦国的敌国如韩、魏、赵等,面对秦军的强大力量,逐渐失去了抵抗之力。秦国通过稳固的地理优势和精妙的军事策略,成功打压了其他诸国的反抗,尤其是在对楚国的战争中,秦国几乎占尽了上风。尽管当时楚国依旧不容小觑,但秦国已经具备了可以独步天下的潜力。
内部,秦国政务由宣太后和魏冉共同管理,嬴稷尽管并非完全拥有所有决策权,但他依然深度参与了国家大政的决策。虽然宣太后和魏冉通过引入楚系力量来稳固政权,但秦国的决策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,避免了对外族的偏袒。因此,秦国的政治格局虽然由宣太后和魏冉主导,但嬴稷依旧是名义上的国家领袖。此时,秦国内政相对平稳,各方势力较为和谐,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恢复。
然而,魏冉在权力的增长下渐显膨胀,他于公元前471年,秦昭襄王三十六年,开始谋划扩大自己的封地,准备通过攻占刚、寿二城来进一步扩展权力。这一计划引发了嬴稷的不满,魏冉此举不仅背离了国家的利益,还显现了他以个人私利为优先的倾向。于是,历史的第三次“捡漏”机会出现在了嬴稷面前。
此时,一位名为范睢的政治家走入了嬴稷的视野,范睢不仅提出了著名的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还帮助嬴稷识别和解决了魏冉等权臣对国家可能产生的威胁。经过两年的系统指导,嬴稷终于意识到,必须通过变革来集中政权,剥夺权臣的过多权力。公元前266年,秦昭襄王嬴稷果断采取行动,宣布罢免宣太后、魏冉等人的权力,并任命范睢为丞相。嬴稷从此正式掌握了国家最高政权,彻底稳定了局面。
有些人认为嬴稷的成功并非“捡漏”,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,他确实利用了宣太后和魏冉主动放权的机会,使自己的掌权过程异常顺利,几乎没有激烈的冲突。这种权力的交接方式,既无骚乱,也没有过多的血腥,而更像是一场平稳的权力过渡。嬴稷通过巧妙的政治手段,完成了从一个名义上的王位继承人到实际掌权者的转变,而这一切发生得如此平静,实在是历史中的一大奇迹。
当嬴稷登上权力巅峰后,虽取得了显赫的战绩,但晚年的生活却依然充满了遗憾。长平之战的胜利未能彻底消灭赵国,且导致了名将白起的死亡,给嬴稷的晚年蒙上了阴影。而在继承人问题上,秦国也差点陷入继位危机。尽管如此,嬴稷的传奇一生仍然为后世所称道,三次“捡漏”使他最终登上了中国历史的顶峰。对于嬴稷来说,虽然晚年充满遗憾,但他的经历使得他的人生更加丰富、更加完整。
公元前251年,75岁的嬴稷安然去世,尽管他的一生中并非没有缺憾,但无疑,他的幸运与智慧让他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利鸿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